「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是聖經中的一句說話,「不勞動者不得食」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思想,我們也很容易曲解這句話的意思,變成了今天沒產出丶沒做到點事就不得食,一種我稱之為勞工式思維的東西。
我很同意,除非有父幹,不工作者沒飯吃是很正常的事,但我思考過起碼兩點,一丶怎樣才算是工作?二丶是不是每天都要產出有「價值」的東西才代表有工作?
小時候打工時,會很在意每小時工資有多少,計算每個小時光陰的價值,而老闆則在意我們工作時能產出多少價值,通常最在意實質金錢上的價值,例如我們每個員工每天能開多少錢的單,每個月公司的業績如何。
當時的我們都是很碼頭工人的思維,就是用勞動力一小時一小時的,去換取維生的食糧,將自己人生的時間段小時售賣給雇主。充分地丶表面地達成了勞動者得食,也就是一開始所說的勞工式思維。
自從創業後,體會有點不一樣,改變了以前的勞工式思維,首先我受到的第一個衝擊,就是「勞動了也沒得食」。
製作資訊內容丶研究產品配方丶學習相關知識丶各種不賺錢的日常業務和事項,起碼我覺得自己是勞動了,是工作了,但是沒有因而得食,因為沒有老闆給我支付薪金,而最終會令我「得食」的產品還沒賣出去,要得像釣魚般慢慢等待。
起初我很在意,也會擔心,就是既然我沒有得食,是不是代表那些跟本不算是工作?我算不算是社會上會被人唾棄的一個不勞動者?創業卻賺不了大錢,是不是錯?
當開始接到訂單,生產製作產品,收入到來時,我又會在意去計算現在創業的時薪有多少。我算不出來,因為我跟本無法界定我甚麼時候在工作,甚麼時候不在工作。是不是只有製作和寄出產品的體力勞動時間才算在工作?閱讀資料時算不算工作?整天下來如果沒產出任何有價值事物的話,又算不算有工作?
我開始沒辦法去計算,因為創業的工作已經不是能簡單地用現買現付的現金價值來計算,不再是今天開了幾張單,在碼頭搬了幾包米,換來了多少錢。
再三思量,我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今天所做之事都有種因,可能一星期後,可能一個月後,也可能一年後才能看到果,也可能永遠也等不到,但這也的而且確是有勞動有工作。
只要眼光放長遠一點,是要希望做到今天種了樹,然後可以持續地收成,而不是每天因為怕不得食,就不加思索地直接往碼頭搬米找老闆領時薪,不但放棄了自己的可能性,更是少搬一天就不得食。
其實我這樣也沒有遺背「不勞動者不得食」吧,要說的話,現在的我是否有勞動?有,是否得食?可能會有,但所得之食不再被操控於雇主之手,而是在於所創造的潛在價值能打動多少人買單。
我們並非每天都要有產出才代表有工作,誤墮勞工式思維會只令人變得短視,很計較自己光陰的售價,繼而不去做沒眼前利益的事。又或是會變得害怕改變,因為怕會不得食而甘願做別人的奴隸。
但這些就是腐敗政權最想得到的結果,所以他們會設法從學校中就開始用他們的方法解釋「不勞動者不得食」,用金錢壓力壓住一個人的思考,引誘他們用萬元一尺的磚頭困住自己的將來,給他們營造虛假的穩定感,操控他們好好做一個奴隸,甚至令他們安於做一個奴隸。
我要做老闆 品牌建立 家中賺錢 廢人廢語
0 Comentarios:
張貼留言